珠江撷英

  • 1980—2016年珠江区地下水资源量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沛泽;张晓琳;赵小娥;熊佳;胡彩霞;

    为更好管理和开发利用珠江区地下水资源,厘清珠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珠江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水资源公报等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珠江区地下水资源量2001—2016年系列较1980—2000年系列演变情况及影响因素。

    2025年S1期 v.46;No.32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 跨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研究

    谢晓倩;史栩帆;王晗;

    跨市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生态保护修复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需要。以红辣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了跨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过程。以行政区水量分配指标和上级河流水量分配成果为约束,综合考虑流域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采用面积比、水资源量比、现状用水量比、水资源配置等多种方法进行水量分配计算,提出红辣河流域在各市州的水量分配方案,为促进流域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要求提供基础支撑。

    2025年S1期 v.46;No.32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董炳河径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

    何典依;韩毅;雷建妮;

    根据董炳河流域1980—2021年的径流和降水、气温、蒸发、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董炳河径流变化趋势及其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炳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径流占年径流的73%以上;年、汛期、枯季径流均呈现显著减少趋势,未来几年径流仍处于减少趋势;年、汛期径流在2004年突变,突变是由降水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造成,枯季径流在2001年突变,突变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从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径流全年主要受气象因子中的气温和降水影响,径流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径流与日照时数、蒸发量的相关性会因时段不同(年、汛期、枯季)呈现不同的显著程度。

    2025年S1期 v.46;No.326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模型耦合条件下茅洲河降雨-溢流-水质响应关系分析

    卜洪龙;孙滔滔;杨运动;郑炎辉;田博;张巧;

    在收集茅洲河流域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水文气象等数据基础上,建立流域水文、城市水文和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茅洲河流域范围内的自然水文和城市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最后利用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耦合,模拟预测不同设计降雨情况下共和村断面的氨氮浓度,分析氨氮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该方法具备一定的模拟效果及精度,可为相关流域降雨-溢流-水质的模拟、预测及评估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年S1期 v.46;No.32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边缘计算在数字孪生北江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

    王留杰;郭恒睿;何虹;陈宇飞;

    为解决数字孪生北江建设中数据底板构建前端感知监测设备端口多样、协议不一的问题,开展设备与边缘计算模块适配接入的协议标准、基于容器化部署的边缘计算网关与平台的协同机制及高并发请求响应机制的研究与应用,优化“端(传感器)、边(边缘计算网关)、云(广东智慧水利物联网平台)”协同联动能力,通过边缘计算模块将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放置网络的边缘,减少了数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将数据在边缘设备上进行本地处理,有效提升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和计算安全。该成果已应用于数字孪生北江流域先行先试建设中,有效提升了感知数据接入率、采集数据精准度、边缘数据治理和平台功能应用能力。

    2025年S1期 v.46;No.32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梅林水库特征水位分析计算研究

    袁小琴;高时友;康远泰;

    为协调梅林水库特征水位,方便运行管理,采用水文分析、调洪演算方法,开展了水库特征水位复核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正常蓄水位采用58.74 m,对应库容为1 262万m~3,兴利库容为1 243万m~3,满足应急备用水量需求。通过比较不同起调水位的调洪效果,水库起调水位在55.52 m以下可以满足下游100年一遇防洪要求,同时兼顾校核洪水位不超过58.74 m的水库安全要求,汛限水位采用55.43 m。复核确定的特征水位与水库水文、功能相协调,可供水库运行管理参考使用。

    2025年S1期 v.46;No.326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大隆洞水库大坝渗流特性反演分析

    刘郴玲;吕利;张宇琪;

    土石坝渗流计算分析是大坝安全评价及除险加固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评估大隆洞水库大坝的渗流安全性态,选取2组实测水位数据作为对照参考,通过反复调整试算寻找出能反映各分区材料性质的渗流计算参数,并对大坝进行渗流稳定分析。结果表明:二维渗流有限元反演计算得出的浸润线与实测水位线整体上比较吻合,反演参数较为可靠。坝体劈裂灌浆形成的防渗心墙能有效地降低坝体浸润线,并沿着坝体逐渐降低直至从排水棱体逸出,除险加固后坝体渗流量明显减小,防渗效果良好。各工况下的坝体出逸点的渗透比降均小于规范允许的渗透比降值,因此大坝不会发生流土等渗透破坏,大坝性态满足渗流稳定。该结论可为下一步安全评价和除险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S1期 v.46;No.326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 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梅州水库试点建设初探

    牟舵;梁荣欢;

    为确保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梅州水库建设满足《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试点水库建设技术要求》,赋能梅州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结合梅州水库实际,梳理了梅州水库在“四全”“四制”“四预”“四管”4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梅州水库试点建设总体目标,对标技术要求阐述了梅州水库试点建设实施路径,并简要说明预期成效,为下一步推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梅州试点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全国同类水库创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S1期 v.46;No.326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汉维斯RV30移动式智能雷达测流系统在古宁站的应用

    铁红庆;付庆猛;

    为进一步解决古宁水文站传统的测验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的难题,引进安装汉维斯RV30移动式智能雷达测流系统。对古宁站测站控制、测验条件、雷达波测流原理、性能及适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雷达波法和流速仪法实测流量资料建立相关关系,进行比测率定及整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率定成果、整编成果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供使用。最终分析得出的相关关系良好,关系式可以作为计算公式用于古宁站雷达波测流计算1 639.38 m水位以上的实际流量,为解决好古宁站传统的测验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的难题提供方案。

    2025年S1期 v.46;No.32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基于机载LiDAR与无人船的枫树坝水库库容复核

    向翼飞;杨明金;夏义祖;

    水库库容复核对于水库安全管理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枫树坝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船测深系统和机载LiDAR(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术开展水库地形测量,再利用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方格网法计算水库库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枫树坝水库库容的变化和原因。结果表明:基于无人船测深系统搭配机载LiDAR的水陆一体化测量方法,弥补了传统地形测量方法的不足,能更高效、快捷地解决枫树坝水库库容复核问题,为加强水库运行管理、保障防洪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S1期 v.46;No.326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沙坪河段生态涵养区建设方案

    彭湘;郑志勤;黄文达;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全线需实施57处裁弯取直工程,其比例占原自然河流总长度的39.5%。裁弯取直工程对河道形成切割效应,破坏了原有河道完整性,河道生态系统受损。鉴于此,为了维系河道连通性和修复河道生态系统,以平陆运河沙坪河段为研究对象,此段涉及2处裁弯取直,根据沙坪河河道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工程布置,经分析现状鱼类栖息地保护对策,通过设置生态涵养区,建设生态护岸,保护运河鱼类资源。文章提出了建设人工鱼礁和人工鱼巢,打造生态浮岛和生态护岸,营造浅滩深潭生境,设置河流生态缓冲带,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该成果可为航道工程建设中鱼类栖息地保护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技术参考,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S1期 v.46;No.32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红河州水利规划院专栏

  • 牛倮水库大坝应力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母龙帮;赵正伟;刘建飞;周魁;刘丽梅;

    为了研究牛倮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应力变形情况,基于邓肯-张EB模型对牛倮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河床典型剖面进行了应力变形分析,获取3种不同工况下,坝体和心墙竖向位移、水平位移、竖直向应力、第三主应力、顺河向应力和应力水平,结果表明:该坝变形及应力分布符合土石坝的一般性规律,3种工况下坝体和心墙最大沉降均位于2/3坝高处,坝体沉降极值分别为0.555、0.585、0.589 m;心墙沉降极值为0.556、0.563、0.564 m;坝体应力水平极值为0.475、0.542、0.475 MPa;心墙应力水平极值为0.289、0.295、0.289 MPa。蓄水前后应力水平均值较小,心墙和坝体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大坝应力变形在安全范围内,牛倮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安全性高。

    2025年S1期 v.46;No.32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 桥田水库侧槽式溢洪道的设计分析

    普翔;陶金炜;童卫国;孙少秋;武荣辉;

    溢洪道作为水库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布置是否合理、泄流是否满足要求关乎到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因此,溢洪道型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探寻桥田水库侧槽式溢洪道的选型过程,通过对无闸控制侧槽式溢洪道方案跟有闸控制正槽式溢洪道方案进行对比,在水文、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施工、管理条件以及工程投资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侧槽式溢洪道具有边坡高度低、底板挖深小等优点,因此桥田水库工程推荐采用侧槽式溢洪道。

    2025年S1期 v.46;No.32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地质雷达在水工隧洞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杨建强;周阳;张鑫鹏;纪鹏;

    待建水工隧洞多存在埋深大、洞径大和所处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为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广和提高水工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了地质雷达在水工隧洞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介绍了缺陷验证的技术要点、掘进工作面地质雷达探测方法、测线布置等内容,以供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跨河桥梁设计洪水分析计算方法探讨

    杨毅立;朱妍妍;杨建吉;李雄杰;

    跨河桥梁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对保障桥梁的防洪安全起着关键作用。以山区河道跨河桥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适用于山区跨河桥梁的洪水分析计算方法的选择问题。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展开详细分析,对各类山区跨河桥梁洪水分析计算方法的适应性与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为山区跨河桥梁设计洪水计算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对于保护山区跨河桥梁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S1期 v.46;No.32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水利工程灌浆全自动一体化平台的创新与应用

    何少雄;庞传健;唐云波;范涛;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传统灌浆施工方式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该研究旨在搭建水利工程灌浆全自动一体化平台,以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通过对灌浆技术原理、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分析,阐述了全自动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搭建。该平台由制浆、变浆、灌浆装置等组成,实现了自动化计量与搅拌、实时监测与控制。实际工程案例表明,平台在保证灌浆质量的同时,使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并大幅减少了灌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效益也较为显著。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平台设计,拓展应用领域,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2025年S1期 v.46;No.32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 多泉点区域水工隧洞选线分析

    查鹏飞;袁鹏冲;耿直;赵红志;

    多泉点区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基于目前的水工隧洞选线情况来看,经常因为不够全面而导致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掌握科学、合理的隧洞选线策略,能够为多泉点区域的隧洞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查阅文献、调查研究,对多泉点区域的地质特征、水工隧洞选线原则等进行了充分的掌握,最后提出了几点水工隧洞选线策略。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选线方案和策略,能够确保隧洞工程的安全稳定,避免因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强烈等因素导致的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同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综合考虑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施工难度及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有望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S1期 v.46;No.326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水工深埋隧洞地应力测试方法探讨

    张庭林;付青荣;纪鹏;方世安;

    为研究如何准确测试水工深埋隧洞的地应力状态,综述了当前水工深埋隧洞地应力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水压致裂法、钻孔套芯解除法、声发射法等,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通过探讨水压致裂法,以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水压致裂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地应力测量方法,适用于深埋隧洞工程。从应力与深度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确地观察到随着深度的增加,应力呈现出一种基本递增的趋势。

    2025年S1期 v.46;No.32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 软岩筑坝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邹林贵;武荣辉;李家尚;宗广淋;

    软岩材料易受水湿化影响,导致强度降低和压实性变差。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细粒含量和含水率,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合理的碾压参数。龙母沟水库的坝壳填筑经验表明,合理确定坝体分区并控制软岩的使用条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合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科学的材料处理是确保软岩筑坝成功的关键,为软岩筑坝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5年S1期 v.46;No.32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自然能与市电综合高扬程提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汪桂客;毕梅美;王周丽;陶金炜;顾兴宁;

    中国西南地区地形高低起伏,地质条件复杂,多呈现落差大和气候条件多样的特征,如何有效地解决水资源分配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自然能和市电综合高扬程提水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了自然能与市电综合的高扬程提水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探讨,解决高扬程提水的能源效率与稳定性问题,为水资源调配提供创新方案,推动可持续发展。以云南省泸西县大方摆村提水工程为例进行了研究,提水规模为1 600 m~3/d,提水扬程为850 m。

    2025年S1期 v.46;No.326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山区河道治理堤防型式的选择分析

    吴自会;陈相益;毕诚;舒柯淳;

    以山区河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堤防型式的选择问题。研究融合生态学与水利工程学理论,分析了不同堤型对山区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友好的堤防设计方案。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验证了各种堤防型式在不同地质、水文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效果。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洪水特性、生态需求,选择生态护坡、生态挡墙等柔性堤型,能有效保护河岸生态,减轻硬质堤防对河道自然形态的干扰。同时,这些堤型也有利于洪水的自然消减,提高河道防洪能力。该研究为山区河道堤防型式的科学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云南山区河谷干室型泵房结构设计分析

    李冬晴;金芸;和鹤;郭熙;

    为应对山区河谷场地地质状况复杂,建筑物往往依山而建以及施工场地条件有限等问题,以云南省山区河谷某干室型泵房建筑及基础设计为例,对山区地质地形条件下水利工程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山区建筑抗震设计的要点,以及基础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山区地基条件下的结构设计难度较高,不仅要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又要满足工程经济性的要求以及施工可行性的要求。分析结果可知,山区河谷干室型泵房建筑的重点在于基础设计和边坡处理,另外,提供一些实际工程经验和设计探索,供类似工程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泵站设计优化研究

    李富强;李都;李容光;朱如全;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泵站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供水效率、成本和系统稳定性。为提升运行效率,需深入分析设计要素,优化泵站设计。这包括精确计算流量与扬程,科学选型水泵,综合考虑布局、管道配置、电气自动化设计、结构与布局优化等。研究还涉及能耗分析、节能措施、运行维护管理优化及智能化改造。通过采用先进输水技术、优化布局和提升设备效能,可降低能耗,增强供水能力,提高运行效能和稳定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泵站设计优化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供水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供水工作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策略。

    2025年S1期 v.46;No.326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分层取水在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中的应用与研究

    李林彦;夏梓强;普翔;汪浩;夏梓阳;

    三岔河水库是一座集农业灌溉、乡村供水的综合用途的水库工程,是红河州蒙自市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重要的水源。现状三岔河水库底层水质变差,不满足人畜饮水要求。为解决该问题,设计人员根据“经济、合理、安全、高效”的原则,采用浮船(桶)取水口的分层取水形式,取水库上层未受到污染的水进行人畜饮水供水。该方法提高了人畜饮水原水水质,降低了处理成本,保障了人畜饮水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为相关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2025年S1期 v.46;No.326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农村供水项目净水工艺选择

    邓名民;朱如全;梁莎;李东波;

    中国农村供水项目不断推进,选择合适的净水工艺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云南山区的用水特点,对传统工艺、生物慢滤、一体化设备、超滤膜净水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传统净水设备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处理高浊度水源方面存在局限性,且运行管理较为复杂;一体化净水设备则以其紧凑的结构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在中小型供水项目中表现出色。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净水工艺在长期运行中的性能稳定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以期为中国农村供水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2025年S1期 v.46;No.32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 弥勒市农村供水保障项目质量控制

    罗卫华;张智杰;石智华;赵子豪;黄建国;

    为探究农村供水保障项目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对西南地区正在进行的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各个环节实地调查,得出了在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到农村供水保障质量控制:根源上树立质量意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设计管网、提高节水意识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农村供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S1期 v.46;No.32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中小河流整河治理方案探讨

    汪浩;李东波;朱名称;李林彦;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河流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中小河流整河治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背景、意义、治理方案及关键技术。阐述了中小河流治理的背景,分析了整河治理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防洪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中小河流整河治理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河道疏浚、生态修复和防洪安全等关键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中小河流整河治理的实践效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河流整河治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还能提高防洪安全水平,为中国河流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研究对于推动中小河流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年S1期 v.46;No.32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人居环境提升中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杨建吉;毕诚;舒柯淳;运洪艳;

    系统分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技术水平落后、运营维护困难等现状与问题,回顾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湿地处理法等污水处理工艺,对比其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优缺点,进一步构建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评价体系,融合处理效率、经济性、资源化潜力、环境影响和管理难度等多个维度,以期实现技术与农村实际需求的匹配。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为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为农村污水处理的策略制定和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实现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S1期 v.46;No.32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运洪艳;王周丽;毕诚;陶金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库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探讨全面、系统的治理策略,以期实现水库水环境的可持续管理,通过剖析污染源控制策略、水质监测与评估以及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等对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进行研究,发现水库水环境治理是一个不断完善治理体系的过程,需要多方位的参与和协作,为水库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料场边坡生态治理方案探讨

    赵燕;黄琳琳;仇艳艳;孙应都;王瑞璋;

    针对料场边坡裸露的问题,总结了料场边坡生态治理防护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梳理了料场边坡生态治理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料场边坡防护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与不足,分析了料场边坡生态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了提高边坡稳定性、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及水土保持等关键技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采用植被混凝土、抗滑桩、锚固技术等能够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种子混合播种、植被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植被恢复技术具有显著效果;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其结果不仅为料场边坡生态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借鉴。

    2025年S1期 v.46;No.326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综合

  • 基于GPU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汇流并行算法研究

    宋东东;牟舵;王广铭;庞超;杜江岳;

    以流域二元水循环模型(WEP-L)汇流过程为例,引入一种基于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汇流并行计算技术,并提出了2种汇流并行方法,实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的汇流过程并行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小规模计算单元下,由于数据传参的开销较大,并行计算时间显著高于串行计算时间,随着计算单元数的增加,汇流计算时间占比逐渐增加,而任务总开销(含数据传输和计算)占比也随之增加,尽管计算时间有所减少,但在当前规模下,这不足以完全抵消数据传输的开销;(2)在子流域计算单元数为190 618,并行加速比达到1.176,表明通过增加汇流计算单元能有效抵消数据传输开销,从而实现更高的加速比,表明GPU并行计算在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汇流计算过程中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5年S1期 v.46;No.326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 基于多重网格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内涝分析

    刘志成;刘培;刘壮添;

    传统数学模型在城市化地区模拟洪涝存在网格结构复杂、产汇流模拟粗糙、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多重网格的水文水动力模型的内涝分析,依据流域的开发程度分大、小2种分辨率网格。水文模型根据雨量和下垫面坡度修正SCS-CN产流模型,并用非线性水库法模拟大网格区汇流。水动力模型模拟小网格中一维河道、二维地表和管网之间的相互关系。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HHCI界面(Hydrological and Hydrodynamic Coupling Interface)将降雨、河道洪水、地表汇水、管网的汇流在耦合界面相互叠加,保障整个流域的水量和动量平衡。以广州市南岗河流域为例开展洪涝模拟与检验,结果表明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数值E_(NS)和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2与0.86,接近于1,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模型结果也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稳定性与计算效率,为城市内涝模拟提供新思路。

    2025年S1期 v.46;No.326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 视觉测流技术在郴州水文站的应用研究

    刘婷利;

    以代表站郴州水文站为例,收集该站2024年4月10日至2024年9月3日实测流量与武大AiFlow视觉测流流量,进行数据率定,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三线检验均合格,断面流量系统误差为-0.34%,随机不确定度为6.75%;将观测期间的月平均流量和5场次洪量进行对比分析,测算结果均符合SL/T 247—2020《水文资料整编规范》的规定要求。分析表明,武大AiFlow视觉测流在山溪性河流代表站郴州水文站的畅流期适用性较好,但因其设备原理特性,在郴州水文站河流蓄水期间应加强对视觉测流断面流量的适用性分析,将站点水情特性和设备特性更好地结合运用。

    2025年S1期 v.46;No.326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H-ADCP在樟树水文站流量测验中的应用

    张华;陈涛;杨超;谢佳斌;黄侃;

    受下游龙头山航电枢纽建成蓄水影响,樟树水文站水位常年维持在25.50~27.00 m,原有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在该水位级不再适用。为解决该水位级流量监测及推流难题,适应水文现代化发展需求,达标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提出的全省流量在线监测率80%要求,赣江下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于2023年4月为樟树水文站引进HADCP一套,用于探索樟树水文站25.50~27.00 m水位级流量监测及推流难题,探索构建樟树水文站全量程、全天候、全自动在线流量推求模型。

    2025年S1期 v.46;No.326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 移陂水文站固定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比测分析

    赵孟胜;张功勋;

    为实现移陂水文站可在平时测验、高洪监测及危险水情测量等特殊环境下能够实时在线、自动监测流量数据,安装了固定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比测选用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7日在实测基本水尺断面兼流速仪测流断面测流的实测流量数据共23测次。通过对移陂水文站雷达波平滑流速与流速仪法实测平均流速进行比测,分析率定移陂水文站固定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水面流速系数。比测结果表明:固定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在118.44~120.81 m水位范围内对移陂水文站流量实现在线监测是可行的,采用关系式y=1.0364x率定雷达波在线流速。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在118.44 m以下、120.81 m以上水位级时流速关系空白区相应水位点据的收集与率定分析工作。

    2025年S1期 v.46;No.326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云南普洱补远江流域水文站洪水特大值应用

    王兵;李争铮;

    准确、客观、唯一的水文数据,是开展涉水工程设计和水资源应用管理的基础要素。1984年7月13日,曼中田站实测到自1959年建站以来首大洪水,是实测系列第二、第五大洪水的2.76和3.57倍,年洪水在实测系列中极为突出。该洪水值在各水利工程计算中应用频次高,涉及使用单位广,对其评价与处理方式各有不同,处理结果差异较大。统计补远江流域曼安站以上同场暴雨洪水过程,对照邻域水文站同场次雨洪资料,分析特大洪水灾害成因。采用曼中田站最大1、3、5、7 d建立峰-量关系复核、整编该场洪水,认为以最大1、3 d峰-量关系处理还原的洪峰流量1 160 m3/s较可靠,可作为补远江及邻域涉水工程规划设计中“恒定值”使用。

    2025年S1期 v.46;No.32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 基于宁都县气候因子变化分析的水资源预警

    许攀;

    为研究局地气象变化对降水径流影响,摸索气象水文变化规律,为防灾减灾、水资源预警提供更好预报服务支撑,根据宁都县近30 a水文气象资料,用Mann-Kendall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以及线性回归法分析气象变化对径流产生演变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径流深度与之前相比有下降趋势,降雨极端现象已成为常态,预警防范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2025年S1期 v.46;No.326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基于数据仓库的水利数据治理实践

    赵松鹏;潘锦豪;聂庭焜;

    数据治理是水利信息化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水库、水电站等基础数据的数据挖掘工作更是其中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对目前数据治理现状进行研究,联系水利行业现状,提出大数据平台治理框架。大数据平台治理框架提出ODS(Operation Data Store)层的数据双向通道,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为解决水利数据存在的数据多源、结构复杂、数据孤岛等问题提供思路。

    2025年S1期 v.46;No.32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水电工程增殖放流背景下银鲴仔鱼存活率提升研究

    徐林;钟木凤;黎国樑;胡伟能;李银;程睿;蓝于倩;

    银鲴是水电工程增殖放流的主要种类之一,其人工培育过程中因仔鱼口裂小、消化能力弱,难以适应人工投喂方式,致使开口阶段易出现鱼苗死亡。研究选用熟蛋黄、豆浆、熟蛋黄+豆浆、生物饵料(轮虫)作为银鲴仔鱼的开口饵料,持续投喂20 d,期间观察记录鱼类变化状况,分析不同开口饵料对银鲴仔鱼摄食率、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银鲴仔鱼的开口饵料及投喂管理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生物饵料组的存活率(95.00%)显著高于熟蛋黄组(69.00%)和熟蛋黄+豆浆组(67.00%),更高于豆浆组(59.50%);相比其他饵料,生物饵料具有营养均衡、容易吸收、适口性好和无水污染的优点。综上所述,生物饵料(轮虫)最适合作为银鲴开口饵料,同时做好饵料质量把控与培育水质管理,可为保障银鲴仔鱼培育效果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2025年S1期 v.46;No.32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 浅谈BIM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路

    史卓琳;

    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全项目周期闭环管理已然是必要需求,并已成为颇具创新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梳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简介及其在精细化高效管理、三维实景建模、基于实景建模的实时分析计算及实景漫游方面的功能,对BIM在水土保持行政流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监督检查、重大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模拟方面的应用思路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将来水土保持与BIM的集成提供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隧洞爆破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分析

    吕利;刘郴玲;谭彩;

    层状边坡是最常见的边坡类型,傍山隧洞爆破极易诱发层状岩质边坡失稳,为分析隧洞爆破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模拟了隧洞爆破振动波在均质和顺层岩质边坡中的作用过程,分析了隧洞爆破作用下均质和顺层岩质边坡应力状态和失稳模式。结果表明:顺层边坡主要沿边坡节理发生卸荷,边坡主要沿节理面发生破坏,且由于软弱夹层的减振作用,垂直于层理方向的塑性区发展较为缓慢;爆破前期均质边坡和顺层边坡均沿坡顶—洞口—坡脚的滑弧失稳,爆破后期顺层边坡易沿节理滑动。

    2025年S1期 v.46;No.32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反演方法研究

    凌小康;麻建飞;陈征;

    随着中国地下空间工程的纵深发展,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合理确定地下结构的荷载分布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关键。为合理确定复杂环境下大断面隧道的围岩压力,提出一种基于变形值表征的大断面围岩压力反演方法,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1)该方法以实测围岩变形值与有限元仿真变形值为目标函数,构建变形-荷载反问题模型,利用优化算法对围岩压力进行反演;(2)模型试验结果和反演结果的位移值相差0.05 mm,提出的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反演结果较为准确;(3)现场监测的变形实测值和反演值相差小于3 mm,该围岩压力反演方法较好地反映了现场围岩压力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复杂环境大断面地下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S1期 v.46;No.326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提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实效性的创新路径研究——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创新开展专题党课的实践探索

    陈明媚;李慧君;蔡霞;麻鸿达;

    提升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动学习成果转化的关键。以基层水利事业单位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的创新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提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效的方式。专题党课的质量,直接影响集中学习教育的成效。突出专题党课的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创新性、实效性,能够大大提升理论针对性和实效性。新时期要注重“三个结合”开展专题党课,更好地发挥专题党课的联动效应,推动本单位本地区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2025年S1期 v.46;No.326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考虑地域特色的节水教育示范基地创建与思考

    余加贝;

    粤西某市节水教育示范基地以缺水、节水、调水、供水四大板块为核心架构,生动呈现了粤西民众长期以来在应对水资源挑战过程中的不懈努力与智慧结晶。该基地通过展示粤西地区水资源的严峻现状、多样化的节水举措及其显著成效、重大调水工程的关键意义以及供水体系的历史性变革,致力于引导社会公众深刻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性,积极培育公众的节水意识,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在促进粤西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5年S1期 v.46;No.326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 龙华港闸门振动成因探究与验证

    王春树;

    为探究龙华港闸中铰上翻式平面钢闸门启闭过程中振动现象内在机制,基于流固耦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闸门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不同工况的自振频率,揭示了流固耦合效应会导致闸门结构的自振频率随着开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根据重力相似准则,开展特制的1∶2水弹性物理试验,实施不同水位组合工况下水流脉动压力频谱分析,发现脉动压力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绝大部分能量位于3.5 Hz以下,其中1 Hz以下占据主导地位。探究了液压启闭机、支座支铰及墩墙变形等外部因素对闸门振动的影响,论证了闸门启闭过程中的振动来源于支铰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关节轴承轴瓦倾斜,从而造成轴承密封失效,水、沙渗入加剧轴承磨损、卡阻而引发闸门振动。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闸门振动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2025年S1期 v.46;No.326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 下载本期数据